实施有组织创新,推进设计、制造、材料一体化协同 集聚北京、辽宁、上海、江苏等19个省市,20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研制。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关心、支持。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了近50%。
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业乃至重点排放单位,都是新生事物。《条例》重点就明确体制机制、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开启了我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三是碳市场形成的碳价,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等碳定价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参考,促进了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投融资提供了基础支撑、资金支撑。也就是说,法律责任覆盖的主体是全面的,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活动各类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的工作人员等,都规定了明确的违法情形和严格的法律责任,任何单位、个人只要是违反了《条例》,都要受到追究。扩围工作将把握好节奏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行业的纳入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从而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谢应君: 最后一个问题。还有一个,也是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特点,就是在核算的时候,要符合保守性的原则。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制造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综合对2024年上半年的预测情况来看,出口依然是国内制造商获得增长和收益的相对稳定的选择。想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仅靠单一产品出海是不够的,必须做到全矩阵产品出海,这考验的是制造商的综合能力。在各方关注的在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新乌兹别克斯坦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衔接,新能源基建等多项目成功签约,为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在大规模改造和更新基础设施。
2021年9月底,马来西亚发布《第十二个马来西亚计划》,强调了将继续加强公路和铁路网络建设,以改善机场、港口、工业区和主要城市中心的互联状况,并计划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以鼓励投资。在新的消费逻辑之下,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服务正在成为左右消费者选择的重要选项,因此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是改善代理商经营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关于海外市场的相关讯息: 北美:北美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区域市场之一。在图中可以看出,北美市场的需求是最旺盛的,欧洲市场也保持着稳定的上升趋势,非洲、中东和拉美的订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近五年内,国内工程机械海外收入CAGR为34%,海外业务占比35%左右。作为最早开始工业化转型的地区,欧美在工程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节奏,且对价格的敏感度也更低,这也就决定了各大制造商在海外可以徐徐图之,而非继续外卷。
数智化和低碳化背景之下的出口机遇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工程机械行业同时面临挑战和机遇。另一方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机械代理商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自己的技术和设备。针对全球各地区基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在各项基建规划与计划的逐步落实下,全球基建发展有望迎来共振。在东欧资源市场上,俄罗斯的下游采矿业、建筑业、油气开采业投资总额约为中国的30%,中国企业切入的阻力也较小。
一带一路国家:据2023年4月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有望达到2.8%,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达3.9%,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关键力量。一方面,环保标准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限制使得一些传统工程机械的需求量逐渐下降。
欧洲:西欧建筑市场的房地产增加值约为国内的1.5倍,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巨大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全球经济和基础设施投资密切相关。
在未来两年内,因为多项基础设施正在进行中,重型设备的需求将保持稳定水平,且根据欧洲城市特点,微型设备在欧洲的需求将呈上升态势。政府层面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税收、融资和通关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去拓展海外市场。一直以来,全球各地区基建发展并不均衡。从图1也可以明显看到,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工程机械市场萎缩的时候,欧美市场继续保持了上升的态势。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已经抓住了这一角逐未来市场的机会。2022年全球矿用设备市场规模约2800亿元,占总需求的32%,海外矿用设备市场空间广阔,且对工程机械产生较强支持作用。
但2023年欧洲地区整体建筑业的实际增长率为1.5%,低于预期。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亚洲和中国市场,这几个公司的订单都遭遇了非常明显的下滑。
大型基建的维护再建将成为工程机械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7年主要针对日本、欧美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售卖,到2000年左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再到2017年把非洲和澳洲并入销售版图,小松地域收入的多元化越发得到体现,收入多元化意味着抗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在未来,持续对住房的强劲需求,将给房地产行业注入活力。且房屋建筑领域将成为印尼基建行业的亮点之一。
据2023年9月新发布的全美房价指数来看,由于市场新房存量稀少,九月份的房价水平创下新高,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3.9%,是自1987年该指数开始发布以来的最高点。小松作为工程机械行业著名的制造商,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军海外,以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为跳板,从而打开欧美市场。与2022年相比,状况不佳的桥梁数量虽减少了560座,但按目前进度,还需要75年才能完成修复工程。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到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再到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这些因素都促使制造商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策略。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数智化以及低碳化的赛道上已然做出了成绩,因此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他们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面对这样一个大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找到航行的方向,才能有助于制造商更快地在海外打开局面。
因此,许多工程机械的制造商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研发创新技术和打造品牌形象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且随着固定利率的降低,当前全美新房抵押贷款申请数量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潜在购房人士正陆续重返市场。
近一年内,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市场表现出的疲态让制造商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出海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利用这个平台向海外市场拓展,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放眼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庞大,对于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而言,向外拓展的机会很多。而全球化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未来,工程机械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高的技术要求。2023年第三季度部分工程机械企业订单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市场需求的极大差异也决定了2024年的竞争力主要看外需。
2021-2022各地区工程机械市场份额占比(数据来源英国KHL) 图2是2023年第三季度部分有代表性的工程机械企业订单变化情况。预计2024年大选后,下一届政府将继续推动更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首都开发,努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以消除物流瓶颈,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该国制造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根据2023年财政预算,马来西亚政府正在加快推进沙巴、沙捞越大型公路项目的建设进度。因此,从长远来看,工程机械出海机会依然很大,尤其是欧美市场份额提升空间依然充足。
数智化 首先,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要大力推动全球数智化的制造布局,将智能制造技术推广到海外制造,通过复制推广自动分拣、机器人焊接等多项国内先等多项国内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数字化系统实现生产在线化管理,进一步实现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和全球制造基地布局。目前,在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出现显著变化的西亚北非地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卡特尔2030国家愿景、埃及振兴计划等发展战略相互融合,带动一批油气开发、城市建设、跨境交通等类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提振域内各国基础设施合作信心,对促进域内各国基础设施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